厚德 笃学 敏行 毓秀
首页

校园文化

江海之星·青春力量|优秀学生风采展(4)

编者按:梦想为舟,奋斗为桨。在校园里,总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或埋首书籍,徜徉学海;或醉心竞赛,勇攀高峰;或投身实践,服务社会。他们心怀热爱,步履不停,在各自的赛道上闪着微光。他们是青春的代言人,是学子身边可亲、可爱、可学的榜样。从今天起,学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他们的事迹,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那份炽热的青春力量。

 

点燃那簇星火

——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速记

智能装备与交通技术学院  陈景

 

六月的等待满是忐忑与期许,月初赛的捷报则让我们热血沸腾。

这份喜悦的背后,是学校为我们搭建的逐梦平台——7月 16日,我们重返校园,开启了为期14天的集训备赛。从假期的松散状态迅速切换到高强度备战模式,每天推翻重改的PPT、字斟句酌的路演稿、不断增补的答辩题库,都见证着我们的全力以赴。

7月30日,当我们终于踏上双创大赛省赛决赛的舞台,斩获二等奖,才懂得那些日夜兼程的磨砺,早已化作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养分。

每日清晨7点,晨曦刚洒向实训基地,我们便已守在大屏幕前开启“战斗模式”——打开PPT、熟悉稿件、梳理问题、查询资料、记录要点,这些重复的流程,是备战日常的起点,也是日夜坚守的落点。备赛的日子简单却充实,作为答辩者,我的核心任务是全方位拆解项目核心,从科技亮点到商业逻辑,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疑问,查资料、搭框架、练应答,只为在赛场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朱琦姚作为路演者,则需用最凝练的语言传递项目价值,从初稿的断断续续到终稿的流畅自如,每一次修改都紧扣 PPT的迭代,每一次演练都向着完美更近一步。

夜幕降临时,训练并未停歇。我们带着电脑回到住处,指导老师也一路随行,点一份简单的外卖,便继续投入紧张的演练,疲惫早已被冲刺的热忱冲淡。尤其是比赛前两日,团队更是开启 “连轴转”模式:清晨边吃早饭边敲定当日修改方向,正午伴着盒饭复盘演练中的不足,深夜仍在打磨细节。指导老师全程陪伴,万老师和曹老师为破解难点,常常连夜钻研,次日清晨便带着新的解决方案出现在我们面前,PPT更是反复修改20多稿,累得双眼布满血丝也毫无怨言凌晨时分,还能收到万老师发来的补漏资料;每次转战图书馆6楼演练,教务处的老师们早已备齐各类物资,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邵处长始终在旁悉心指导,还时时叮嘱我们注意身体;副校长傅伟常常赶来观摩指导,通过对照比赛评分细则及丰富的大赛指导经验,找准差距、反复打磨指点迷津。为了共同的目标,老师与我们拧成一股绳,像钻头般向着目标奋力冲刺,没有抱怨,唯有坚守。

于我们而言,这14天的旅程意义远超比赛本身。这是我们首次代表学校跻身双创大赛省赛决赛,这份突破带来的激动与荣光,最终都凝结成心底最真挚的告白:谢谢学校谢谢老师也谢谢不曾放弃的自己

那个7月,我们曾将校旗紧握于心;那个7月,一群默默付出的老师,用爱与责任将我们推向了更远的前方。

此刻,我想代表团队,向学校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谢谢你让我们懂得团队同心的磅礴力量谢谢你用14天的淬炼教会我们坚持、耐心与向上的勇气谢谢你让我们明白,比赛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万众一心的奔赴。

这场比赛让我们深刻领悟任何突破都绝非一人之功,而是一群人的并肩托举,是目标一致的伙伴们向着理想全力冲刺的结果。

这段经历将永远镌刻于心,它让我们看清科技的分量、创新的价值、创业的艰辛

这一荣耀更教会我们唯有脚踏实地、携手同行,才能在追梦路上创造无限可能。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成长,继续勇毅前行,不负学校的栽培,在成长发展的人生路上,点燃那簇奋斗、创新、拼搏的薪火,不负那一份滚烫的青春初心。

带着此次省赛二等奖的荣誉,我们必将步履不停,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