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在第41个教师节之际,学校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先进,示范引领。这些教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躬耕教坛,用热爱点亮学生心灯,用挚爱启智润心,用满腔关爱温暖心灵,引领江海学子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学校公众号从今日起开设“江海师魂”专栏,集中宣传一批优秀教师事迹。敬请大家关注。
深耕不辍的数学引路人
不人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以生为本,仁爱爱人。
张红锋,2003年8月入职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坚守高等数学竞赛辅导一线,凭专业素养、奉献精神与育人情怀,为一届届学子搭起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书写“以竞赛促成长、以辅导助升学”的动人篇章

始于热爱,成于坚持:八个月的全情投入
每年的金秋十月,当校园迎来新学期的“新鲜血液”时,张老师的竞赛辅导工作便已悄然启航。从班级宣传到组建竞赛辅导班,他为之规划的不是一次短促的冲刺,而是一场长达近8个月的“马拉松”。这段征程横跨两个学期,直至来年5月竞赛铃声响起。

在这8个月里,在辅导教室里,总是回荡着他清晰透彻的讲解声;课桌旁,常见他耐心细致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身影。他深知,数学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积累和反复锤炼。面对参赛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专业和班级,以及许多学生因课程与竞赛辅导时间冲突无法全程参加的现实困境,张老师调整安排,将培训课程全部移至晚上和周末。这不仅有效扩大了培训覆盖面,更深刻诠释了以学生为本、甘于奉献的师者情怀。
用心浇灌,用爱陪伴:既是严师更是益友
指导竞赛,张老师关注的远不止冰冷的分数。他深刻理解学生备赛过程中的艰辛与压力,始终将“关注学生困难、鼓励学生坚持、帮助学生成长”作为教学内核。当学生遇到困难陷入焦虑时,他是温暖的心理疏导员,帮他们重拾信心;当学生因疲惫倦怠而萌生退意时,他是坚定的鼓舞者,用真实的故事点燃斗志;当学生在备考中遇到疑难阻碍时,他又是随时在线、及时响应的答疑人,为备赛学子解答。他教会学生的,不止是解题技巧,更是面对挑战时坚忍不拔的品格和科学高效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实现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因材施教,全员跟上:从“补差”到“培优”的全方位教学理念
张老师的教育情怀,不仅体现在对竞赛尖子的培养上,更浸润在对每一位普通学生的细致关怀中。他利用周末时间,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逐题错题分析,重新讲解,系统梳理知识漏洞,一步步帮助学生弥补差距、建立信心,用责任与爱心守护着他们的成长,践行“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理念。

与此同时,张老师积极顺应教育信息化浪潮,主动推进教学改革,建设了《高等数学》在线课程。他将抽象复杂的高数内容科学分解,精心录制上百个精炼短视频,按知识点系统梳理,逐步构建起一个丰富、易用的线上学习资源库。这一举措,成功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边界,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掌上数学课堂”。
耕耘希望,硕果盈枝:江海学子成就梦想
汗水浇灌梦想,耕耘收获硕果。在张老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我校学生在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中屡创佳绩,捷报频传。近5年,累计有近50人次在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学生大部分凭借优异的数学成绩升入本科学校,他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张老师看来,竞赛的意义远不止于一纸证书,更在于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深刻塑造。许多曾参与竞赛的学生,凭借备赛中锤炼出的扎实数学功底和坚韧的学习毅力,在后续“专转本”考试中表现优异,成功进入理想本科院校深造。例如,计算机2003班戈晓艺同学,曾获第十九届高等数学竞赛本科二级一等奖、第二十届本科一级A(最高级别)三等奖,最终在江苏省“专转本”考试中以数学近满分、总分454分的出色成绩,斩获计算机大类状元,顺利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
张老师说:“未来,将会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深耕细作,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