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笃学 敏行 毓秀
首页

校园文化

江海师魂|优秀教师事迹集萃(一)

编者按: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在第41个教师节之际,学校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先进,示范引领。这些教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躬耕教坛,用热爱点亮学生心灯,用挚爱启智润心,用满腔关爱温暖心灵,引领江海学子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学校公众号从今日起开设“江海师魂”专栏,集中宣传一批优秀教师事迹。敬请大家关注。 

用爱点亮学生的未来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以生为本,仁爱爱人。

徐芹,2005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受母校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影响,立志以培养“德才兼备者”为己任。二十年来,始终坚信,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唤醒学生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让“爱”与“责任”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徐老师把展现关爱学生的细节里落实在行动中。2023寒冬,课堂上徐老师见一名男生身着单薄外套。课后细谈方知,他因家境困难,无力购置冬衣。徐老师未当场提及帮扶,唯恐伤及他的自尊先联系学院助学基金会为其申请补助,又自掏腰包购置羽绒衣裤与厚毛衣,委托辅导员以学校暖心物资的名义送至宿舍。后来再见他衣着温暖、专注听课的模样,徐老师更加笃定:真正的关爱,是让受助者在体面中感受温暖。

新生入学时,不少学生仍带着高考失利的迷茫,常流露出“未来无望”的消极情绪。每当这时,徐老师总会耐心开导:“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只要肯向前一步,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在她的鼓励与陪伴下,许多学生实现了惊人的蜕变:有人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有人成长为学生会的骨干力量,有人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立志以青春之力报效家国,更有不少学生因出色的表现获得社会各界的赞扬与肯定。其中,曾2次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的“乡村新农人”刘晓宇,便是徐老师学生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这一切,让徐老师愈发坚定:“德才兼备”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每一次谈心、每一次鼓励积累的改变,是用真心换真心的教育实践成果。

徐老师把延伸至关爱学生的丝丝牵挂中践行公益的活动中。2016年,徐老师从初中同学口中得知,同学家乡仍有孩子因贫困面临辍学困境,心中满是牵挂。为此,她主动牵头成立“曹甸98同学基金会”。多年来,她带领基金会成员通过个人捐助、发起爱心募集等方式,累计筹得善款7万余元,成功帮助50余名困境儿童重返校园,重拾读书的希望。

    202312月,在学院党总支同事的支持下,徐老师又倡议成立“梦飞扬”助学基金会,为学院的困难学生搭建起一个稳定的帮扶平台。与此同时,她还常常鼓励并带领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广场上向市民普及环保知识,走进乡村陪伴留守儿童……有学生曾真诚地对她说:“老师,帮助别人的时候,心里是暖暖的。”这句话让徐老师倍感欣慰,因为她知道,“服务社会”的种子,已在学生们心中悄然发芽。

对徐老师而言,“师生情”从没有“毕业”的界限。曾有一位安徽籍学生,毕业后创业遭遇挫折,陷入低谷,每天都通过电话向她倾诉,言语间充满了绝望。得知情况后,徐老师一边耐心安抚学生情绪,一边帮他梳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她甚至利用周末时间,当面指导学生学习客户沟通等实用技巧。如今,这名学生的小店早已步入正轨,每逢年节,总会给徐老师发来消息:“老师,没有您,我走不到今天。”

徐老师把“责体现在教书育人的一节节课堂中、一场场大赛中。作为江苏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徐老师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教学热情与高强度的教学投入,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与创新实践,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省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省选拔赛铜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江苏工匠一类赛事省三等奖2项。

在庆祝第41个教师节之际,学校授予她“师德标兵”称号。她说,这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是一枚珍贵的“勋章”,更是对未来教育之路的鞭策。

未来,她将扎根职业教育讲台,坚守教育之责,汇聚点滴善意,传递人间温暖,用爱点亮学生未来,让学生成长发展为有温度、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