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职与职业本科结构比例持续优化,助力学生就业有本领、升学有路径、终身发展有支撑。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需求,新增专业以工程技术类为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关键领域。职业教育为现代产业体系输送了超过70%的新增高技能人才,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摇篮,有力支撑制造业升级与实体经济发展。
“十五五”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也是跨越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时期。面对产业升级、技术变革、人口结构转变与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使命,持续优化教育生态,推动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体系完善”迈向“系统强大”,加快构建深度融合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技能人才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公报进一步指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职业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方向,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加快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