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动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其一,要整体推进“五金”建设。在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相关院校要统一部署、整体推进,使五项工作在推进中相互照应、形成整体。要将跟岗挖掘的方法论贯穿到“五金”建设的全要素和全过程之中,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改革举措。要将能力图谱深度应用于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实习实训项目设计中,使之成为关键要素改革科学化、规范化的有力工具。
其二,要深入研究“五金”之间的关系,有的放矢地协同推进。在“五金”中,专业建设是起点,是职业院校开门办学最先面临的问题。一个专业需要若干门课程支撑,课程则需要落实到教材和实习实训上,而这些工作都需要由教师来完成。教师是系统推动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的具体操作者,系统推进教学关键要素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专业、课程、教材、基地建设成色如何,最终还要看教师。
其三,要推动教师知识结构发生革命性改变。“五金”建设最终落在教师身上,对教师素质尤其是专业教师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解构原有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建立以技能为主线的知识结构;要从“理论—实践”的传统教学逻辑,转换到“实践—理论”“技能—知识”的逻辑轨道上来;要将“会什么教什么”和“因人设课”的教学现象,转变为“生产服务现场发生什么教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这种起底式、颠覆性改革,才是系统推动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将成为衡量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作者:聂伟 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