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五台山医院心理门诊的周主任,接待了这样一位来访者:沈女士,20岁,一个月前从北京出差回到扬州后,一直担心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不断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在“支付宝”中进行多次医院在线挂号和名医在线咨询,在得知扬州有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后,担心程度加剧,加之自己也出现了咳嗽、头痛症状,就“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肯定也感染了“新冠肺炎”,甚至担心家里父母也患了这种病。尽管在苏北医院就诊排除了“新冠肺炎”,但沈女士仍特别紧张,害怕,夜里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又易醒,并做噩梦,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后在家人的建议下来到扬州五台山医院进行门诊心理咨询。
以上沈女士出现的紧张、害怕、睡眠差等在心理学上称为焦虑状态,焦虑是人类最常见的情绪之一,几乎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是即将面临某种未知处境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可以分为正常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也就是焦虑症)。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是坏的,知道这个很重要。有时适度的焦虑对个体来说没有坏处,如考试前的适度焦虑可以更有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等。在当前疫情情况下,出现焦虑症状的人不在少数。
那出现焦虑症状如何应对?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呢?
合理情绪的宣泄:可以通过电话聊天,向亲戚、朋友敞开心扉,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当然所倾诉的对象此时选择的是耐心倾听,是能给你带来正能量、减轻你紧张不安的倾诉者。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焦虑情绪来的时候,告诉自己,他来了,那就来吧,我拿你没办法,那你就呆着吧,我自己找点感兴趣的事情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面去,如做点美食犒劳自己和家人。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除工作外的1-2项兴趣爱好。
让自己动起来:建议多抽时间多做有氧运动,增加运动的时间,例如慢跑、瑜伽、甚至是做家务等等,当然在户外运动前要做好自身防护。
学会一些心理放松技术:在我今天讲述的案例中周主任教授了来访者一些放松的技巧,如腹式呼吸法、肌肉放松训练、意念放松训练、冥想等,让她下载一些相关的视频音频去学习,并将一些自助减压音频推荐给她。
周主任同时告诉她医院的二十四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可以随时向专业心理医生求助。也可以把回家以后如何按照咨询师的建议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改变或者收获告诉咨询师,咨询师非常乐意和他分享等等。咨询结束时,来访者感觉咨询师温和善解人意、是非常懂她、理解她,也愿意改变,我们期待着沈女士的喜讯。
在这里提醒大家:焦虑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就可能是焦虑症,它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当我们处于焦虑状态而自我调整效果不好时,一定要向专业人士的求助,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