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瞧一瞧,你是不是 也掉进了这些“减肥坑”
    发布时间:2018/10/8 10:55:50    浏览:4200

食用低热量甜味剂有益无害吗?低脂就是更健康吗?减肥期就不能吃碳水化合物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减肥人士。

专家告诉你正确答案。食糖或者低热量甜味剂(代糖)常被用来调整咖啡的味道,很多标注了“无糖”的食物中,也运用了此类产品。代糖少量的使用便可以达到几倍体积的蔗糖不能达到的甜度,成为想要降低卡路里摄入人群的选择。

杜兰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在读博士徐薇薇告诉记者,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代糖会造成与我们有着共生关系的微生物-肠道菌群,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肠道菌群在我们身体的代谢、营养以及免疫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研究表明代糖对菌群产生的毒害作用可导致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增加了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很多人在买咖啡或奶茶时会有这样的纠结:到底是选择普通饮品还是低糖/无糖饮品呢?徐薇薇强调,市面上即便是打着健康饮食旗号的产品,也可能带来与期待相反的结果。“或许以饮用水代替任何形式饮品,将会是更好的选择。”

低脂就更健康吗

当前“低脂”已经成为健康饮食的另一种趋势,比如很多人热捧低脂酸奶。徐薇薇指出,低脂酸奶并不一定能降低卡路里的摄入,为了调整低脂酸奶的口感,酸奶内往往会加入大量的糖或是代糖。要知道酸奶中的脂肪,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脂肪”(反式脂肪),因此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患病几率。徐薇薇告诉记者,《美国农业部膳食指南》指出,以碳水化合物代替脂肪从而降低其摄入,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脂肪的总摄入远远没有优化不同类型脂肪的摄入重要:增加“好脂肪”,比如单元不饱和脂肪及多元不饱和脂肪的摄入,降低碳水化合物而提高蛋白质的摄入,将能更好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要被食物的标签所迷惑,翻面看看卡路里表。”

碳水化合物被妖魔化了

为了拥有更苗条的身材,很多年轻女性生活中会刻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她们看来,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元凶”。真相果真如此吗?徐薇薇表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一种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方案,是使用高蛋白和脂肪来替代碳水化合物。此类饮食方法通过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控制血糖,低血糖值减少了胰岛素的释放,导致身体利用分解脂肪供能,从而达到减重的效果。“这种饮食方式因其短期内减少体重的幅度大以及对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改善,得到了推崇。”徐薇薇说,低于推荐标准或者迅速减少碳水化合摄入,会出现头晕、疲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慢性疾病。

这些科学减肥技能值得get

徐薇薇表示,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体型,但大量的临床试验至今也不能确切推荐特定的一种饮食方式作为减重的指导,或为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所用。徐薇薇介绍了科学研究者们给出的指导,供大家借鉴。避免久坐。虽然遗传在健康和肥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适当的环境变化(如减少久坐看电视的时间)是可以带来体重减少的。在发现此类因素后加以利用,可以带来比药物更好的效果。恰当饮食。选择特殊的饮食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体重,但是此类方法在长期的体重管理中效果并不优越。只有总体上降低能量的摄入,伴有适合自身的饮食方式才能起到长远的作用。

此外,有结构的饮食和有计划的用餐,或是代餐的。使用可以带来更好的减重效果增加运动。运动可以缓和肥胖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就算在体重没有降低的情况下,对健康也是有很大帮助的:长期高强度的锻炼可以通过增加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及降低胆固醇的含量,来改善超重或者肥胖人士的血脂异常问题。徐薇薇提醒,因为肥胖本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维持达到减重效果的生活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保持减重的成果。对于超重的儿童来讲,如果减重活动的环境设置在家中,并结合了父母双方的共同参与(全家饮食的调整、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运动),将会更大幅度地减重,且拥有更持久的效果。

(来源:《江苏科技报》)

版权所有: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协会 0514-8757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