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活动

我校机电汽车学院2名教师参加潘际銮院士智能制造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8/4/25 15:00:26    浏览:4094

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助力扬州智能制造发展,扬州市科协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来扬作高端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扬州市科协联合市人才办、市经信委共同主办,仪征市科协、扬州市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江苏瑞伯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本次报告会是“2018院士专家扬州行”四进(进机关宣讲、进校园科普、进园区指导、进企业建站)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全市有关智能制造行业的企业、高等院校的260名科技工作者在扬州会议中心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现场

潘际銮院士是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参与创建国内高等院校中第一批焊接专业,50年代末试验成功板极电渣焊及重型锤锻模堆焊,应用于生产。60年代初试验成功氩弧焊应用于核反应堆制造,完成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套核反应堆焊接工程。继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并对焊接的热裂纹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70年代末研究电弧传感器,首次建立电弧传感器的动、静态物理数学模型,并研制成功具有特色的电弧传感器及自动跟踪系统。80年代研究成功“QH-ARC”焊接电弧控制法,首次提出用电源的多折线外特性,陡升外特性及扫描外特性控制电弧的概念,为焊接电弧的控制及焊接自动化开辟了新的途径。1987-1991年在我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担任焊接顾问,并为我国第一条高铁和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作出重要贡献。2003年研制成功爬行式弧焊机器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授课现场

报告会上,潘际銮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智能制造领域爬行式全位置弧焊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他首先分析了焊接工艺过程自动化的必要性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大型工件工地焊接用爬行式全位置弧焊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重点介绍了爬行机构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传感器的设计与选择要求。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必将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

整个报告会学术氛围浓厚,92岁高龄的潘际銮院士还神采奕奕地展开了现场互动,与会代表积极活跃地向院士进行现场提问,一问一答气氛融洽。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促进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报告会结束后,潘际銮院士应邀赴江苏瑞伯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建站活动。


现场交流

    我校机电汽车学院教科研中心主任张国祥副教授和实训基地郭长城老师参加了报告会。

 

版权所有: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协会 0514-8757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