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雕一琢扬州工,一染一绘南通艺”非遗研学之旅
发布日期:2025/6/25来源:
浏览次数:87
6 月 18 日至 21 日,“通扬古艺” 薪火传承团成员们奔赴南通市,开启了一场沉浸式非遗研学之旅。此次活动以 “一雕一琢扬州工,一染一绘南通艺” 为主题,深入探访当地非遗文化,在历史与技艺的交融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站,研学团队来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学习,馆内对南通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数量、类别等整体情况进行展示,并且含有非遗项目板鹞风筝的制作体验。参观期间同学们积极探讨,认真学习欣赏每一件展品,积极参与非遗项目制作。
第二站,研学团队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学习,南通博物苑是张謇“教育救国”理念的重要体现,开创了“馆园一体,中西结合”的先例,将中国古代苑囿与西方博物馆理念相融合,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苑内主要有:江海古韵、馆珍遗韵、巨鲸天韵、城市记忆等专题陈列。
第三站,研学团队前往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蓝印花布是流传于江南民间的手工印花织品,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江南起源后流传至全国。蓝印花布承载着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民俗风情和审美观念。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学们在馆内参观,学习了解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制作过程的展示,同学们积极尝试动手制作蓝印花布并展示其制作成品。
第四站,团队到达南通沈绣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藏有沈寿及其弟子们的仿真绣精品,以及明清时期的民间刺绣精品等,展品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沈绣作品。沈绣承载着清末民初以来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当时社会风貌、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状况。第五站,团队前往中国珠算博物馆,馆内藏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珠算器,在馆内,同学们还原古代毛笔书法算数场景,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完成纪念品。
此前,团队已前往扬州珍宝馆、大运河博物馆等地,探寻 “扬州工” 的非遗魅力。通过对比发现,扬州工以精雕细琢著称,无论是温润雅致的玉雕,还是华美瑰丽的漆器,都秉持 “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的理念,完美融合了文人雅趣与匠人精神;而南通艺则透着质朴灵动,蓝印花布的清新素雅、板鹞风筝的精巧灵动,既充满艺术美感,又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两地非遗风格虽大相径庭,却共同勾勒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壮美画卷。
此次研学活动,通过 “扬州工” 与 “南通艺” 的对比学习,不仅让同学们深入领略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大家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激发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编辑:邵迪
审核:钱洋洋